研究生導師

碩士生導師——車豔秋

日期:2021年12月28日 13:01 作者:

車豔秋

基本信息

1981年生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科研處副處長

聯系電話:18222808605(同微信)

電子郵箱:yqche@tju.edu.cn

專業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碩)、控制工程(專碩)教育學(博士)

招生意向:自動化、電子信息、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應用數學等學科專業學生

教育經曆

1. 1999.09-2003.06 天津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自動化專業本科

2. 2003.09-2005.06 天津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碩士

3. 2005.09-2008.02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检测技術与自动化妆置专业博士

事情經曆

1. 2008.03-2010.06 天津大學電氣電氣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

2. 2008.05-2009.02 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工程系助理研究員

3. 2010.06-至今 天津职业技術师范大学PP电子工程学院教师

4. 2011.09-2013.12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电子科学与技術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5. 2012.08-2013.08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神經工程中心博士後

6. 2013.08-2015.08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神經工程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7. 2018.04-2019.04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神經外科系研究助理教授

8. 2022.02-至今 天津职业技術师范大学科研處副處長

9. 2023.03-2023.03 天津海河教育園區治理委員會教育革新部副部長(挂職)

10. 2025.04-2025.10 中国科学技術大学科研部副部長(挂職)

個人榮譽

1. 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

2. 天津市人才發展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3. 天津市特聘教授青年學者

4. 天津市高校中青年主干创新人才培養计划人选

5. 天津市優秀青年研究生指導教師

6. 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先進個人

7. 天津市教育系統勞動競賽示範崗

8. 天津市優秀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教師

9. 華北五省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優秀指導教師

10. 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優秀指導教師

11. 挑戰杯天津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

12. 校級教書育人楷模

13. 校級優秀共産黨員

14. 天津市自然科學三等獎1

15. 天津职业技術师范大教學结果一等奖1

科研與社會服務

1. 天津市噪声危害工程防护技術指导中心主任

2. 天津职业技術师范大学智慧康養科普基地卖力人

3. 天津职业技術师范大学智慧康養研究院院长

4.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勞動與科技工程教育事情委員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

5. 天津市自動化學會副秘書長

6. 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委員

7. 天津市塵肺病康複質量控制中心委員

8.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青年事情委員會委員

9. 中國職業宁静康健協會噪聲與振動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

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審

科研項目

國家級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項目(50907044, 2010.01-2012.12

2. 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項目(50707020, 2008.01-2010.12

3. 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項目(61178081, 2011.01-2014.12

4. 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項目(61801328, 2019.01-2021.12

省部級

5. 主持,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項目2022JWZD29, 2023.01-2025.12

6. 主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項目(15JCYBJC19000, 2015.04-2018.03

7.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項目(200902275, 2009.12-2012.11

8.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項目(20080420090, 2008.09-2010.08

9.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二等资助項目(2012M520357, 2012.09-2013.11

10. 加入,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項目(22JCYBJC00470, 2022.10-2025.09

11. 加入,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項目(18JCYBJC88200, 2018.10-2020.09

12. 加入,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項目(17JCQNJC03700, 2017.04-2020.03

其他

13. 主持,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IOSKL2015KF09, 2015.12-2017.11

14. 主持,天津市高校科技生长基金计划項目(JW20100819, 2010.12-2013.11

15. 主持,校級揭榜挂帅項目XJJB2104, 2021.11-2024.10

16. 主持,校級科研启动項目(KJQD0209, 2010.11-2013.10

17. 主持,校級科研预研項目(KJY1305, 2013.11-2015.10

18. 加入,天津市供应侧专利培育与转化促进項目(2023.01-2023.12

19. 參加,津南區“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項目(2025.01-2026.12

發表論文

發表SCI收錄學術論文60余篇,H-index=23被引用1700余次。代表性論文:

1. MBE-UNet: Multi-branch Boundary Enhanced U-Net for Ultrasound Segmentation, 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 2025 (Early Access)

2. Automatic detec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from EEG signals using hybrid PSO-GWO algorithm, 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 107: 107798, 2025.

3. Automatic detec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from EEG signals using an improved AFS–GA hybrid algorithm, Cognitive Neurodynamics, 18(5):2993-3013, 2024.

4. A novel framework of MOPSO-GDM in recognition of Alzheimer's EEG-based functional network,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15: 1160534, 2023.

5. A deep learning framework for identifying Alzheimers disease using fMRI-based brain network,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17: 1177424, 2023.

6. Directed brain network analysis for fatigue driving based on EEG source signals, Entropy, 24(8): 1093, 2022.

7. Epileptic Seizure Detection Using Geometric Features Extracted from SODP Shape of EEG Signals and AsyLnCPSO-GA, Entropy, 24(11):1540, 2022.

8. Spike-sorting analysis of neural electrical signals evoked by acupuncture based on model, Cognitive Neurodynamics, 15: 131-140, 2021.

9. A data driven experimental system for individualized brain stimulation design and valid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29: 1848-1857, 2021.

10.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for seizure suppression based on nonlinear auto-regressive moving-average volterra model,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28(10): 2173-2183, 2020.

11. Vibrational resonance without tuning in a neuronal parallel array, Physica A, 523: 204-210, 2019.

12. Scalable digital neuromorphic architecture for large-scale biophysically meaningful neural network with multi-compartment neur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31(1): 148-162, 2019.

13. Energy cost of action potential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thalamocortical relay neurons during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66(12): 3457-3471, 2019.

14. Training spiking neural networks for cognitive tasks: A versatile framework compatible with various temporal codes,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31(4): 1285-1296, 2019.

15. Robust closed-loop control of spike-and-wave discharges in a thalamocortical computational model of absence epilepsy, Scientific reports, 9(1): 9093, 2019.

16. Application of reinforcement learning to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 a computational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28(1): 339-349, 2019.

17. Modulations of dendritic Ca2+ spike with weak electric fields in layer 5 pyramidal cells, Neural Networks, 110: 8-18, 2019.

教學與教研

1. 本科生教學:自動控制原理、信號與系統

2. 研究生教学:深度学习、計算機视觉技術

3. 主編教材,智能語音信號處理及應用, 清華大學出书社, ISBN: 9787302611844, 2022年出书,2025年第5次印刷.

4. 參編教材,5G、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 經濟日報出书社, ISBN: 9787519611873, 2023年出书.

5. 主持天津市一流本科、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型本科專業建設

6. 主持教育部产学研相助項目、校级研究生案例库建设項目、校级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等

7. 获校级本科教學结果一等奖1

指导學生獲獎

1. 2018,天津市优秀本科结业设计(論文)

2. 2021,省部級金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3. 2021,省部級一等奖,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機器人大赛

4. 2022,省部級一等奖,“兆易创新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5. 2022,省部級一等奖,第五届天津市大学生信息技術“新工科”工程实践创新技術竞赛

6. 2023,省部級一等奖,“兆易创新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7. 2023,省部級一等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系统设计竞赛

8. 2024,省部級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9. 2024,國家級二等奖,睿抗機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全國總決賽智能零售競賽

10. 2025,省部級一等奖,第十八届“挑戰杯”中国银行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學術科技作品竞赛

11. 2025,省部級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團隊依托科研平台

1. 天津市信息傳感與智能控制重點實驗室

2. 天津职业技術师范大学智慧康養研究院

3. 天津职业技術师范大学智慧康養科普基地(市级)

4. 天津市噪声危害工程防护技術指导中心

5. 天津市職業人群心理康健指導站

6. 天津市神经工程与智能养老应用技術创新团队

團隊研究偏向

团队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医院保持密切相助关系,包罗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国科学技術大学、东南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市安宁医院等。

腦機接口與神經調控

聚焦神經信號解析與調控機制,開展醫工交织研究:(1)研发高时空分辨率脑機接口技術,结合柔性电极与AI解碼算法,實現運動意圖識別與神經疾病閉環幹預;(2)創新神經調控範式,整合深部腦刺激(DBS)、經顱磁刺激(TMS)與生物反饋,探索癫痫、帕金森病、阿爾茲海默症、精神破裂等神經精神疾病的精准治療战略;(3)構建腦-機協同智能系統,推動神經修複與功效重建,爲腦卒中、脊髓損傷等重大疾病提供新型診療方案。

腦機智能機器人

聚焦脑機协同与機器人智能融合技術,研发脑控外骨骼、康复機器人及智能助残系统:1)構建多模態腦機接口與機器人感知融合體系,實現運動意圖實時解碼與動態環境自適應控制;2)創新人機協同控制算法,結合強化學習優化腦--體閉環交互效率;3)突破非侵入式脑機信号高精度解析技術,开发康复機器人、智能轮椅等设备,提升神经损伤患者运动功效重建效果,推动腦機智能機器人临床转化与普适化应用。

具身智能機器人

聚焦智能体与物理情况的深度交互耦合,围绕機器人“感知—决策—执行”全链条智能化,研究多模态情况感知、动态路径计划、灵巧操作等具身智能焦点技術。开发适应庞大场景的自主機器人系统,突破传统编程控制局限,通过强化学习、仿生算法赋予機器人情况自适应能力,助力智能装备升级与无人化作业厘革。

智慧康養

聚焦人口老龄化配景下的康健养老需求,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盘算、機器人及穿着式设备等技術,构建“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的康养服務体系。包罗智能康健监测与预警技術、康养機器人与智能辅助系统、康养大数据平台与个性化服務。

人工智能教育機器人

“AI 技術赋能教育场景,构建智能交互教学新生态爲目標, AI 驱动教学流程智能化,以機器人实体买通虚拟与现实教学场景,构建“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研发具备感知、推理、交互与个性化教学能力的教育機器人系统,解决传统教育中个性化不足、实践场景受限等痛点,推動教育從“標准化灌輸”向“個性化陪伴”轉型。

人工智能職業教育

聚焦人工智能技術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培养高技术 AI 應用型人才爲目標。開發“AI + 職業場景的特色教學體系,強化崗課賽證融合的實踐教學模式;研究職業教育中的 AI 賦能工具,提升教學評價的精准性與個性化推感人工智能技術在職業場景中的落地应用,培养兼具技術操作能力与 AI 思維的新工科職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