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第三屆全國職業技术大賽在河南鄭州落下帷幕,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學子符德基、胡亮憑借深厚的技術功底、默契的協作能力,斬獲工業4.0賽項金牌,一舉實現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學子在全國職業技术大賽該賽項“三連冠”。

多維教育引導 踐行工匠精神
自第三届全国技术大赛备赛启动以来,学院高度重视竞赛學生生长,通过思想引领、专业指导、心理眷注,为选手筑牢成才基本。2025年4月,学院党委书记吴平、院长王冬霞、党委副书记程君专程看望正在世赛中心基地备赛的符德基、胡亮等学子,不仅详细询问备赛进度、训练难点,更是送上了《习近平与大學生朋友们》和“备赛加油包”,勉励他们发扬工匠精神、金牌精神,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学院的暖心眷注,让学子们在备赛中始终坚守信念、拼搏向前,正如胡亮賽後所說“学院的勉励让我们明白,赛场不仅是技术比拼的舞台,更是踐行工匠精神的阵地。”

搭建成才舞台,對接産業需求
技术成才离不开优质平台的支撑。PP电子工程学院充实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學生打造从基础训练到实战竞技的“全链条”保障体系。学院创新推出“三级双驱”实践育人模式,以“学院-专业-班级”三级联动保障资源,以“竞赛驱动+科研驱动”双轮发力提升能力,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产”的平台优势,不仅提升了學生的竞技术力,更让他们提前具备了适应行业生长的焦点素养,为三届金牌学子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師資培育聯動 構建“成長配合體”
本屆工業4.0赛项的夺冠,离不开教练组的精准指导,尤其是工程实训中心教师、第一届全国技术大赛工业4.0赛项金牌、学院校友贺涛涛,学院青年教师、第二届全国技术大赛工业4.0赛项金牌获得者陆京龙的“传帮带”作用,他们的生长与育人经历,正是学院“教师培养与學生成才深度联动”的生动缩影。陆京龙结合自身参赛经历,为符德基、胡亮制定了“精准突破”战略。针对赛题“高分模块占比高”的特点,优先集中训练焦点难点;针对“赛场突发情况多”的问题,提前模拟20余种意外场景的应对方案;在心理素质打磨上,他借鉴自己当年的参赛经验,通过“在嘈杂情况中训练操作”等方式,资助学子克服赛场紧张情绪。正如选手所说“陆老师不仅教我们技术,更教我们如何做‘能扛事、善突破’的技术人才,他的指导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

續寫技术榮光,助力制造強國。这一佳绩不仅是学子们拼搏的结果,更凝聚着学院恒久以来在技术人才培養领域的深耕细作,从教育引导赋能,到教育模式创新,再到师资培育传承,学院以系统化育人体系,为學生生长铺就了通往技术巅峰的门路。未来,学院将深入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養,连续通過教育引導鑄魂、平台支撐築基、師資聯動賦能,深化理實一體化教學革新,完善“赛教融合、产教协同”培养模式,让更多學生在“技术照亮前程”的门路上實現夢想,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培養更多工匠之師和大國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