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活動

當前位置: 首頁 > 黨建事情 > 黨建活動 > 正文

黨建事情

春節申遺乐成:傳統文化照亮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日期:2025年02月19日 11:13 作者:程君

春節就是中國傳統農曆新年。中國“春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延续了四千多年的节日,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更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色泽。从天津古文化街的人潮熙攘,到全国各地富厚多彩的春节庆祝活動,中华传统文化正以其奇特的方式,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停的精神动力。

春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團圓”文化強化了家庭紐帶,增進了社會和諧;“辭舊迎新”體現了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祈福納祥”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這些文化元素構成了中華民族配合的精神家園。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春節傳統文化爲人們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滋養。貼春聯、守歲、贺年等習俗,不僅傳承著文化記憶,更培養了人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這種精神層面的富足,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春節文化對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的培育具有獨特作用。孝老愛親、鄰裏和气、勤儉節約等傳統美德,與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高度契合,爲培育時代新人提供了豐厚的精神養分。

春節文化中的“共享”理念爲實現配合富足提供了文化支撐。年夜飯的共享、壓歲錢的互贈、鄰裏間的贺年,都體現了中華民族“有福同享”的傳統美德。這種文化基因爲推進配合富足奠基了深厚的群衆基礎。春節經濟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經濟融合的典範。春節期間的文化消費、旅遊消費等,不僅促進了經濟增長,更帶動了文化産業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這種發展模式爲實現配合富足提供了新路徑。春節文化強化了社會配合體意識。無論身處何地,人們都會在春節期間心系家鄉、情系親人。這種強烈的配合體意識,爲推進配合富足凝聚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春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態智慧。“天人合一”的理念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敬天法祖”的傳統體現了對自然規律的尊重;“春種秋收”的農耕文化彰顯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這些傳統生態智慧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啓示。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現代化的同時,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走綠色發展之路。春節習俗中的生態價值也值得重視。如燃放煙花爆竹的節制、春節飲食的節儉等,都體現了對生態環境的尊重。這些傳統習俗爲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文化支撐。

春节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接待。这种文化包容性为差异文明间的对话交流提供了规范。春节文化在世界规模的流传,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外洋华人庆祝春节、外国友人加入春节活動,都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春节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配合体提供了重要启示。它提倡的和谐、团圆、共享等理念,与人类命运配合体理念高度契合,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

春節是全人類的瑰寶,已成爲世界性的高尚文化節日。春節以其獨特的價值內涵發揮著重要作用,爲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了中國智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展望未來,我們要以越发自信的姿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深度融合,讓中國式現代化门路綻放出越发絢麗的色泽。我們要傳承好、保護好、創造好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繼續發揮其獨特作用,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撐。